仙佛合宗語錄
伍太一 十九問
十 九 問
十九問曰:彼教不信長生,而任其有死者,必有後生。凡人之生於世間,生有身矣,則必有死。及其死矣,性靈無所依泊,則必又生。抑何所為,不生於天,而生於人畜?願語與後學知之。 答曰:生畜之因最多。不善而貪嗔癡淫,皆畜因也。世尊教人,戒淫為第一事,即其故也。故有序云:“觀其源始,不離色心。生滅輪迴,斯為苦本。聖人超悟,息駕反源。拔出三界,然後為道。”是也。予言止此。今詳說之,人若能修眾善,能斷淫事淫念。即悟《楞嚴經》所謂執身不行淫而斷淫事,執心不思淫而斷淫念。所謂命根斷者,乃能不受後有,而生於天。其已生在天者,動一淫念即墮下界。況在人中淫念,不轉生乎?故有雖修眾善,不能斷淫,必受後有之身。 又問:若受後有,有得人身,有得畜身,分受之時,抑何可以轉其畜機,而生為人乎? 答曰:亦由自作而自受者。《佛藏•辯意經》 云:“貞潔不犯外色男女,護戒奉齋精進。”言外色男女者,是世淫人,以男女二色為淫具。意女色行淫在於身前,男色行淫在於身後。故世尊《戒經》 云“不近沙彌”,禁男色也。又云“最不喜母人入我教中”,禁女色也。人以素貪身前行淫者,同於人媾;兼有善因,必投入身前淫受之胎而為人。專念身後行淫者,同於畜交;兼無善因,必入身後淫受之胎而為畜。人若不信,但觀古云“要知後世 果,今生作者是”之說即是。世世皆有一等癡人,最貪身後淫事者,即所謂一條尾,千定萬定者矣。入二教修者,可不急戒身後之淫哉?凡人心中有此見一起,即畜機動也。當機者,能戒之,則見此不淫。見而不見,而歸心於戒定,而後遠離畜機。世尊 云“當珍重波羅提木義是汝大師若我無異”,言持戒也。禪宗皆言“轉位回機”,即此。即《業報差別經》 云:“具修十善,得生欲界天。若修有漏十善,以定相應,兼修禪定者。生色界天。若修遠離身口,以定相因,生無色界天。”遠離身口者,即淫機身心俱斷之義。《正法念處經》 云:“持戒不殺盜淫,此三善得生天。”如是既生於天,且不受生於人,況其畜乎?六祖惠能云:“除淫即是淨性因。”誠至誡也!唯禁戒精專,不犯身後之淫,始可滅卻畜機而為人也。談禪說道者,專為身後之樂,其心於知法犯法而望不畜者,必不得矣;因根固結於心故也。至心口不一,禪道盡成誑語矣。我問世人倘見此言,亦肯懼戒之否? 又問:每見宗門人,言了生死不入輪迴畜道,又卻掃仙佛之道為不足學;彼自有法,愈於仙佛。果然乎?不然乎?願說欲聞。 答曰:了生死者,生死已無,了不生不死之謂也。凡人既生有身,必難得無死;既死無身,必難得不生;此常理之必然,亦常人之不能不然者。欲了生死,必保得此身不死;靈性常在此身中,更無何性往彼受生;此生死自然了矣。若不能保身而至必死,則性離此壞身,急尋依泊,必 復生為彼身;豈可以今之死,而冒稱為了生死乎?唯仙佛能不死、而不生;唯仙佛之道,是不死不生之道也。以其使神氣住定不相離身,有寂盡滅盡定之功,然後能保身不死,而得不生,為真了生死也。此仙佛所說之法,教人遠離惡道苦趣之說也。末世邪人外道不知寂盡滅盡定;不唯不知,而不能求知。且又掃去禪定而不用,叛卻仙佛正法。極言禪定至滅盡之非,指為煩難,不如己捷。彼既不能滅盡定,如何了得自己生死?反用誑語欺哄世人,害得遍世間人,皆不知以仙佛正道了生死,甚可痛恨也! 又問:彼以此死為了生死,與不了生死者,其差別何以為異? 答曰:即是一個不了生死。唯真了生死者,此身既不死,其定性靈光獨超劫運,不隨壞劫而壞,安有六道輪迴?故六祖云“性在身心存”是也。即《大涅槃經》云“入菩薩正性離生”是也。不離生死者,平日只行世法中邪惡事而不改,身死時,性只如前行邪惡事亦不改。然世法事,原皆背卻天道的,俱是六道中所為之事,為六道種子。如性偏好貪暴者,則同狼性之貪暴,死後化入狼類;如性偏好慳,好狠毒者,則同犬性之慳狠,死後必化入犬類;如性偏好淫者,則同豬性之淫,死後化入豕豬之類。王磐山真人亦曾說此四類。如性好毒害,則同蛇虎之毒害,死後入蛇虎之類。不分未死已死,此念不離,必因此念入畜道矣。只說還是在人生時,一般不知。已死無了人身,入畜身,既不知入畜身,不求脫離,便成了個堅固畜身矣。只有畜生的受用,萬般苦楚,無能脫離。此所以修身心者,貴於不死而不生後世也。禪宗亦有高僧求投人胎者,為此。凡人死後,靈性所在之處即曰生。又有一等,其性貪食無厭足,如餓者不 捨一口與他人吃,此必生於餓鬼道。由生時死時,皆無厭足之心故也。又一等十惡重大者,入地獄必矣。如陽世牢獄,禁之待發落之義也。此皆不了生死者,如是。有志者,豈可誤陷於不了耶?故古 云:“了即業障本來空,未了應須還宿債。”有人身者,其思之。
|
dock@regimen.com.tw ©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修行人 版權所有